来源 律法果
0

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2025-09-27 04:50:29
0 浏览
推荐律师
范欣鹏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京师(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事故逃逸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一般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有明知发生事故直接逃离现场、自认为无责任驾车驶离等多种情形。

在法律实践中,事故逃逸的认定有着明确的标准。逃逸的主观方面是关键要素,其核心在于行为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现场受到人身伤害等非逃避法律责任的原因而暂时离开,之后又主动返回配合处理事故的,通常不认定为逃逸。

从客观行为来看,存在多种被认定为逃逸的情形。一是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比较典型,行为人清楚知道事故发生,却选择直接离开,明显具有逃避责任的意图。二是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即便当事人自认为无责,但如果经调查其存在一定责任,这种驶离行为也会被认定为逃逸。三是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虽然最后返回,但前期弃车离开的行为表明其有逃避可能的法律调查的倾向。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其应当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等情况,也都可能被认定为事故逃逸。准确认定事故逃逸对于维护交通事故处理的公正公平、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能确保责任得到合理的划分和承担。

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5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