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赡养老人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2025-10-03 11:41:16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恩大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赡养老人在法律上有诸多规定,主要包括赡养人义务、赡养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赡养人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义务,赡养方式可协商确定,不履行赡养义务需承担法律责任。

在我国,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

赡养人的范围及义务:《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经济供养方面,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生活照料包括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照料护理;精神慰藉要求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赡养的方式:赡养人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老年人也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按照协议,负有扶养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老年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法律责任: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虐待老年人或者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由有关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赡养老人法律上有哪些规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11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