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类型主要包括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终局裁决适用于追索劳动报酬等小额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等方面的争议;非终局裁决则涵盖其他各类劳动争议,当事人对非终局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主要分为两类,即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
1、终局裁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是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对于这类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用人单位只有在有证据证明该仲裁裁决存在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时,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非终局裁决
除了上述适用终局裁决的劳动争议外,其他劳动争议的仲裁裁决一般为非终局裁决。当事人对非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终局裁决的适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聚焦于两类情况。
1、小额争议
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争议,当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时,适用终局裁决。例如,在一些地区,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元,那么当劳动者追索的劳动报酬等金额不超过24000元时,仲裁裁决可能为终局裁决。这一规定旨在快速解决小额争议,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和时间。
2、执行国家劳动标准争议
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也适用终局裁决。比如,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让劳动者超时加班却不支付相应加班费,劳动者就此提起仲裁,此类争议就可能适用终局裁决。这有利于保障劳动者能及时获得国家劳动标准所赋予的权益。
非终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与终局裁决形成了鲜明对比。
1、可诉性强
当事人对非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给予了当事人更多的救济途径,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进一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在一些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到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竞业限制协议的合理性等问题,当事人可能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意,此时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2、裁决生效时间不确定
非终局裁决只有在当事人期满不起诉的情况下,裁决书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那么该仲裁裁决就不会立即生效,案件将进入到法院的审判程序,这也导致了整个劳动争议解决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类型分为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在实际的劳动争议处理中,还会涉及到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程序的合法性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劳动争议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