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不交社保时,劳动者可获得的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因未交社保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保待遇遭受损失,用人单位应赔偿该损失;劳动者以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还可能涉及社保费用的补缴。
用人单位不交社保,劳动者可获得的赔偿并非固定金额,而是要依据不同情形来确定。
1、无法享受社保待遇的损失赔偿
如果因为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致使劳动者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例如无法报销医疗费用、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等,用人单位需要赔偿劳动者因此遭受的损失。以医疗保险为例,若劳动者生病就医,因单位未交社保无法报销,那么单位应承担原本可以报销的那部分医疗费用。
2、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3、社保费用的补缴
除了上述赔偿,用人单位还需要为劳动者补缴未缴纳的社保费用。这部分费用包括单位应缴纳部分和个人应缴纳部分,具体金额根据当地社保政策和劳动者的工资基数来确定。
当劳动者因公司不交社保而主动离职时,公司需要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赔偿。
1、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
如前文所述,依据工作年限来计算经济补偿。例如,劳动者在公司工作了 3 年 8 个月,那么公司应支付 4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工资是劳动者离职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2、赔偿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公司不交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因此主动离职,符合获得经济补偿的条件。
3、额外权益保障
除了经济补偿,劳动者还可以要求公司补缴在职期间的社保费用。这不仅保障了劳动者的社保权益,也避免了劳动者因社保中断而在未来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影响购房、购车资格等。
通过实际案例能更清晰地了解用人单位不交社保的赔偿情况。
1、案例介绍
小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 5 年,公司一直未为他缴纳社保。后来小李生病住院,花费了 5 万元医疗费用,因无法报销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同时,小李以公司未交社保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
2、赔偿计算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公司需要赔偿小李因无法报销医疗费用而遭受的损失 5 万元。按照经济补偿标准,小李工作了 5 年,公司应支付 5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假设小李离职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为 6000 元,那么经济补偿金额为 6000×5 = 30000 元。公司还需为小李补缴 5 年的社保费用。
3、案例启示
此案例提醒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是其法定义务,否则将面临赔偿责任。对于劳动者来说,要增强自身的社保权益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不交社保会产生多种赔偿责任,具体赔偿金额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社保缴纳基数不足、社保缴纳时间不连续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社保权益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