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合同并不必然构成犯罪,但可能涉及多种罪名。若用于逃税,可能构成逃税罪;若在招投标等活动中使用,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等。其本质是通过签订两份不同合同来达到非法目的,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
阴阳合同本身不一定构成犯罪,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触犯相关罪名。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
1、逃税罪
在房屋买卖、股权转让等交易中,当事人为了少缴税款,往往会签订阴阳合同。例如,在房屋买卖中,对外的阳合同故意压低房屋价格用于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内的阴合同则是双方真实的交易价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合同诈骗罪
如果当事人利用阴阳合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比如在一些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投标方通过阴阳合同,虚报项目成本、利润等情况,骗取中标并获得项目款项。

阴阳合同逃税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逃税罪的核心在于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
1、主观故意
行为人必须具有逃避缴纳税款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仍然积极实施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例如,在签订阴阳合同前,当事人就已经明确知晓阳合同是为了少缴税款而签订的。
2、客观行为
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如前文所述的故意压低交易价格、隐瞒收入等行为。同时,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要达到一定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才可能被认定为逃税罪。
3、行政处罚前置
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在工程领域,阴阳合同较为常见,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1、合同效力问题
阳合同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监管、招投标等而签订的,其内容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阴合同虽然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工程款结算纠纷
阴阳合同对工程价款的约定不一致,容易引发工程款结算纠纷。当双方对工程价款存在争议时,法院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合同的效力,并确定工程款的结算依据。如果阴合同被认定为有效,通常会按照阴合同的约定进行结算;但如果阴合同无效,可能会参照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进行折价补偿。
3、行政处罚风险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领域的阴阳合同行为会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可能会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改正、降低资质等级等。
综上所述,阴阳合同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和罪名。无论是逃税罪、合同诈骗罪,还是工程领域的法律风险,都提醒当事人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签订和履行合同。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阴阳合同在劳动领域、金融领域等的法律问题。如果您在遇到阴阳合同相关的法律问题时,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