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诉讼仲裁正文

法律中调解书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5-10-18 12:44:44  分类:诉讼仲裁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杨红伟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杨红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领英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法律中调解书无效的情形有多种。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法、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都可导致调解书无效。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保障自身权益,避免接受无效的调解结果。

一、法律中调解书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调解书是在法律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在法院或其他调解机构的主持下,就争议事项达成的协议。但在某些情形下,调解书会被认定为无效。

1、违反自愿原则

调解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如果一方当事人是在受到威胁、胁迫、欺诈等情况下签订的调解书,那么该调解书是无效的。例如,一方当事人以暴力手段威胁另一方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这种情况下达成的调解书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自愿是调解的核心原则,只有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才能真正体现当事人的意愿,也才能保证协议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2、内容违法

调解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调解书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调解书无效。比如,调解协议中约定的事项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或者违反了公序良俗,这样的调解书显然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调解书不能突破这些规定。

3、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如果调解书的内容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也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协议恶意串通,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或者损害了第三人的债权等。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以损害他们利益为代价的调解书都是不被允许的。

法律中调解书无效的情形有哪些(0)

二、违反自愿原则达成的调解书无效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违反自愿原则达成的调解书无效的案例时有发生。

1、案例介绍

在某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被告为了尽快结束诉讼,在原告的威胁下,被迫签订了一份对自己极为不利的调解书。原告威胁被告,如果不接受调解方案,就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让被告在生意场上无法立足。被告出于恐惧,签订了调解书。

2、法律处理

后来,被告在了解到相关法律规定后,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认定该调解书无效。法院经过审查,认为被告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签订的调解书,违反了自愿原则,遂判决该调解书无效。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自愿原则在调解中的重要性,任何违反自愿原则的调解书都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3、案例启示

对于当事人来说,在参与调解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自己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调解书。如果发现自己受到了威胁、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要及时向法院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内容违法的调解书无效情形分析

内容违法是导致调解书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明确且必须遵守的。例如,在一些涉及房屋买卖的调解中,双方约定的房屋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目的是为了逃避国家税收。这种约定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调解书也是无效的。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任何逃避税收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2、违反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体现。如果调解书的内容违反了公序良俗,也会被认定为无效。比如,在某起赡养纠纷调解中,调解协议约定子女可以不赡养父母,这种约定明显违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该调解书自然不能生效。公序良俗是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底线,调解书不能与之相悖。

3、对违法内容的审查

法院在审查调解书时,会严格审查其内容是否违法。一旦发现调解书存在违法内容,会及时认定其无效。当事人在签订调解书时,也应当对调解内容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综上所述,法律中调解书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法以及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等。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导致调解书无效的情况,比如调解程序不合法等。如果您在法律事务中遇到关于调解书效力的问题,或者对调解过程中的其他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