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记录是指经法院判决有罪的个人所留下的记录,涵盖了因触犯刑法而被认定构成犯罪的相关信息。
刑事犯罪记录是司法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它记录了一个人曾经实施犯罪行为并被司法机关依法定罪的过程和结果。这一记录是基于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证据,经法院审判后作出有罪判决才会产生的。
犯罪记录包含多方面的信息。基本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以准确识别犯罪主体。犯罪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罪名等关键要素。例如,某人在特定日期于某商场实施了盗窃行为,最终被判定为盗窃罪,这些详细内容都会记录在案。
刑事犯罪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影响。从法律层面看,它是司法系统进行犯罪预防和打击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再次犯罪的人员,司法机关会根据其过往的犯罪记录来确定是否构成累犯等情况,从而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比如,累犯通常会被从重处罚。
在社会层面,犯罪记录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诸多限制。一些职业,如公务员、律师、教师等,对从业者的品行要求较高,有犯罪记录的人员往往无法从事这些职业。在一些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如出国签证申请、金融信贷审批等,犯罪记录也可能成为阻碍因素。
同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除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犯罪记录,是指我国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的客观记载。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认有罪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罪。
有关人员涉嫌犯罪,但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办案单位撤销案件、撤回起诉、对其终止侦查的,属于无犯罪记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