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未成年被诽谤造谣怎么办理

2025-10-05 08:26:49
0 浏览
推荐律师
赵晓春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未成年被诽谤造谣,可先固定证据,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其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协商不成,可寻求学校、公安机关等介入调解;调解无果,可由法定代理人以未成年人名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等,若情节严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可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当未成年人遭遇诽谤造谣时,首先要做的是固定证据。因为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证据是关键。可以通过截屏、录像等方式,保存诽谤造谣的内容,比如在网络上的相关言论、聊天记录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他人传播谣言的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将为后续的维权提供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可以尝试与侵权人进行协商。告知对方其行为已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伤害,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沟通记录,以防后续需要。

如果与侵权人协商不成,可以寻求学校、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介入。学校对于学生之间的纠纷有一定的管理和调解职责,可以向学校反映情况,让学校出面进行调解。公安机关对于治安违法行为有管辖权,如果诽谤造谣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处理。

若经过调解仍无法解决问题,法定代理人可以以未成年人的名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要向法院提交之前固定好的证据,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对未成年人造成的损害。

如果诽谤造谣的情节严重,达到了刑事立案的标准,比如造成未成年人精神严重受损、名誉严重受损等,还可以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未成年被诽谤造谣怎么办理(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47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