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工资一般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结清。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所以,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也有义务立即结清工资。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未签订劳动合同本身就属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在离职时及时结清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明确要求其按照规定及时支付工资。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劳动者还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工资纠纷。劳动仲裁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维权途径,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公正的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用人单位应及时结清工资。劳动者在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