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应对仲裁可从确认自身诉求、收集证据、积极参与庭审等方面着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者要明确自己的诉求。如果希望继续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可要求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诉讼期间劳动合同到期,若存在法定情形,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若劳动者不愿意继续维持劳动关系,可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证据收集至关重要。劳动者需要收集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到期情况、工资发放记录、加班情况等方面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能够帮助劳动者在仲裁中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主张。例如,工资条可以证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对于计算经济补偿等有重要作用。
要积极参与仲裁庭审。在接到仲裁开庭通知后,劳动者应按时参加庭审,遵守仲裁庭纪律。在庭审过程中,要清晰、准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提供相关证据并进行质证。同时,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和辩解,对于不合理的说法及时进行反驳。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劳动者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诉讼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应对仲裁时,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