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聚众斗殴且未满十八岁的孩子,应从法律教育、心理疏导、道德培养、行为规范引导和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进行教育。
法律教育方面,要让孩子清楚了解聚众斗殴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让他们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打架行为,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例如,讲述一些因聚众斗殴导致严重伤害,参与者受到刑事处罚,从而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的案例,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对法律产生敬畏,明白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了解孩子参与聚众斗殴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哥们义气、寻求刺激或者受到不良环境影响等。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如果孩子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而参与斗殴,要引导他们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如向老师、家长反映,而不是以暴制暴。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通过打架来维护的。
道德培养不可或缺。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正能量的电影等方式,让孩子从正面形象中汲取道德力量。让孩子明白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痛苦,引导他们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和冲突。
行为规范引导。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家庭规则,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当孩子遵守规则、有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如减少娱乐时间等,但惩罚要合理适度,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家校社协同合作。学校要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课程,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家长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让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