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劳务单位即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用人单位,是依法设立的、专门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企业法人,它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将劳动者派遣到其他用工单位工作,并向用工单位收取服务费用。
从法律地位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这意味着其在劳动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需要承担一系列法定责任。
从设立条件方面,劳务派遣单位需要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二百万元。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劳务派遣单位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
从业务模式来讲,劳务派遣单位的核心业务是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派往其他用工单位。例如,某企业因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需要劳动力,就会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根据协议要求招聘劳动者,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再将劳动者派遣到该企业工作。
从责任义务上,劳务派遣单位要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同时,还需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
从对用工单位的作用来说,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为用工单位提供灵活的用工方式,帮助用工单位降低招聘成本、管理成本等。但用工单位也需要对被派遣劳动者履行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等。派遣劳务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中扮演着连接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重要角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