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除员工却不给赔偿金,员工可通过与公司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当遇到公司开除却不支付赔偿金的情况,有多种解决途径。协商,这是较为简便的方式。员工可以主动与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明确指出公司开除行为可能违反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己应获得相应的赔偿金。说明法律依据和自身诉求,争取与公司达成和解协议,让公司支付赔偿金。
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职责。员工可以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公司开除通知等,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公司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公司限期支付赔偿金。若公司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公司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的途径。员工需要在规定的仲裁时效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仲裁过程中,员工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诉求。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法作出裁决。如果员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起诉讼。员工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公司不履行判决,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确保自己获得应有的赔偿金。员工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