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比违法更严重。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行为,涵盖范围较广;而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
在法律体系中,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违法的范围较为宽泛,它包括了所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刑法,还包括民法、行政法等各类法律法规。比如,在民事领域,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这属于民事违法;在行政领域,闯红灯、随地吐痰等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这些违法行为虽然也违反了法律,但通常情节相对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与之相比,犯罪具有更为严重的性质。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法,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例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财产权等重要权利,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即其行为明确违反了刑法的具体条文规定。一旦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这些处罚措施相较于违法所面临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更为严厉。
从法律后果来看,违法的后果一般是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接受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可能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而犯罪的后果是受到刑事制裁,刑事制裁会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名誉等方面产生重大且长期的影响,甚至可能剥夺其生命。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犯罪比违法更为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