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不包括单位。该罪是针对自然人的故意犯罪,旨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单位犯罪一般需有刑法明确规定,而寻衅滋事罪未将单位列为犯罪主体。不过,单位人员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相关个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寻衅滋事单位通常不属于犯罪主体。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寻衅滋事罪的规定,其犯罪主体明确为自然人。
1、法律规定层面
刑法中关于寻衅滋事罪的条文没有将单位规定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需要有刑法的明确规定,而在寻衅滋事罪的条款里并没有相关表述。这意味着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2、犯罪构成角度
寻衅滋事罪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故意和行为表现,如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等行为,这些都是基于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单位本身无法实施这些具有人身属性的行为。
3、责任承担方面
如果单位中的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寻衅滋事行为,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是实施该行为的个人,而不是单位。

即使单位不能成为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但单位人员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仍要承担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
当单位人员的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时,行为人要按照刑法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例如,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将被依法定罪量刑。
2、民事责任
如果寻衅滋事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行为人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财产损失等。单位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内部管理规定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这与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是不同的概念。
3、单位内部纪律处分
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规章制度对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的人员进行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开除等,以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和形象。
虽然单位不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但在一些类似的扰乱社会秩序犯罪中,单位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1、有单位犯罪规定的罪名
例如,在非法经营罪中,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如果单位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单位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处罚。
2、区分不同罪名的主体规定
不同罪名对于犯罪主体的规定不同,这是基于犯罪的性质和特点。有些犯罪涉及单位的经营活动等方面,所以法律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而像寻衅滋事罪主要是针对个人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不涉及单位的经营等活动,所以单位不能成为主体。
3、法律适用的严谨性
在判断单位是否构成犯罪主体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不能因为单位人员实施了某种行为,就随意认定单位构成犯罪,要准确区分不同罪名的主体范围和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但单位人员实施相关行为要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不同罪名对于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有不同规定。那么,在实际案例中如何准确界定单位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单位在类似犯罪中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有哪些?如果你有这些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你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