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刑事辩护正文

虚开普通发票多少金额构成犯罪

2025-11-09 06:05:41  分类:刑事辩护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张学军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张学军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广东飞博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虚开普通发票达到一定金额会构成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开普通发票一百份以上或者虚开金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五年内因虚开发票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开发票的,构成犯罪。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及相关长尾词展开详细阐述。

一、虚开普通发票多少金额构成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补充规定》,虚开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虚开普通发票一百份以上或者虚开金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五年内因虚开发票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开发票的。

1、虚开金额的认定

这里的虚开金额是指累计金额。比如,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虚开普通发票,每次金额可能不大,但累计起来达到四十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犯罪。这体现了法律对虚开发票行为的严格监管,防止企业通过多次小额虚开来逃避法律制裁。

2、次数与金额的综合考量

即使虚开金额未达到四十万元,但如果在五年内因为虚开发票已经受过两次行政处罚,又再次虚开发票,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法律不仅关注虚开的金额,也重视行为人违法的次数和主观恶性。

虚开普通发票多少金额构成犯罪(0)

二、虚开普通发票犯罪金额的量刑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规定,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1、情节严重的界定

一般来说,虚开金额较大、涉及发票份数较多等情况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虚开的目的、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例如,虚开普通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等,可能会被认为情节更为严重。

2、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的量化规定,但通常会结合虚开的金额、对国家税收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来判断。如果虚开金额巨大,给国家税收带来重大损失,可能会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三、如何避免虚开普通发票犯罪风险

企业和个人要避免虚开普通发票犯罪风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开具和使用的审核。明确各部门在发票管理中的职责,规范发票的开具流程,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例如,要求业务部门提供真实的业务合同和交易凭证,财务部门严格审核后再开具发票。

2、提高法律意识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虚开发票的法律后果。定期组织法律培训,让员工认识到虚开发票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也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3、核实交易真实性

在进行业务往来时,要核实交易对方的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对于大额交易,要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核实。避免与不正规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交易,防止陷入虚开发票的陷阱。

综上所述,了解虚开普通发票构成犯罪的金额标准、量刑标准以及如何避免犯罪风险对于企业和个人至关重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发票的合法合规使用。如果您在发票使用、税务合规等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