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战时临阵脱逃罪和投降罪的区别是什么

2025-11-08 11:47:35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启云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勤力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战时临阵脱逃罪和投降罪在犯罪定义、行为表现、主观目的、犯罪主体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区别。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指军人在战斗中或临战情况下,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而脱离战斗岗位逃避战斗;投降罪是指军人在战场上主动放弃抵抗,向敌人屈服。

一、行为表现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主要表现为在战时面临战斗任务时,行为人擅自脱离战斗岗位,逃避参加战斗。这种脱离行为通常是秘密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躲避战斗风险和责任。例如,在即将发起进攻时,士兵偷偷离开部队驻地,躲到安全地带。投降罪则是在战场上,行为人主动放下武器,向敌人屈服、投降。这种行为是明显地向敌人表示放弃抵抗,如举起白旗、集体向敌方缴械等。二、主观目的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观目的是逃避战斗,行为人是出于贪生怕死、畏惧战斗等心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或避免战斗的危险而选择脱离战斗岗位。投降罪的主观目的是向敌人屈服,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如认为抵抗无望、为了获取某些利益等,但核心是主动放弃对抗敌人。三、犯罪主体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所有参战的军人,无论其职位高低、职责大小,只要在战时临阵脱逃,都可能构成该罪。投降罪的主体一般也是参战军人,但更强调在战斗过程中有能力继续抵抗却选择投降的情况,通常是在战斗局势对己方不利但仍有一定抵抗能力时实施投降行为的军人。四、法律后果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犯投降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战时临阵脱逃罪和投降罪的区别是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二十三条

在战场上贪生怕死,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09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