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该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各地的房屋安全管理规定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在我国,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关乎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法律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方面,其强调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可能破坏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这与建筑法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立法目的相违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单位的评估和设计,违反了这一规定。
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房屋安全管理规定。例如,一些地方规定,未经许可不得拆除、变动房屋基础、梁、柱、楼板、承重墙、外墙等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一旦违反,相关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从法律后果来看,对于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如果该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如导致相邻房屋出现裂缝、倾斜等,行为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引发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行为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罪名。
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和后果。为了保障房屋的安全和公共利益,进行房屋结构改动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法律依据: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第五条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
(三)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
(四)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
(五)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
《建筑法》 第四十九条
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