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工工资的计算通常是根据小时工资标准乘以实际工作小时数得出。不同地区、行业、工作类型的小时工资标准存在差异,且还需考虑加班、特殊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工资计算的影响。
小时工工资的基础计算方式是小时工资标准乘以工作小时数。小时工资标准是核心要素,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地域方面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小时工资标准也有很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生活成本较高、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等因素,小时工资标准往往会相对较高。例如,一线城市的小时工工资可能会达到每小时几十元甚至更高;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小时工资标准可能仅为十几元。
行业也是影响小时工资标准的重要因素。像一些技术含量高、对技能要求严格的行业,如软件开发、高级家政服务等,小时工资通常会比普通的服务行业,如超市收银员、餐厅服务员等要高。因为前者需要从业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成本较高。
在工作时间方面,如果小时工存在加班的情况,工资计算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加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正常小时工资标准一定倍数的工资。比如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可能需要支付三倍的小时工资。
工作环境也会对小时工工资产生影响。如果工作环境恶劣,存在高温、高空、井下等特殊情况,用人单位通常会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这也会使小时工最终获得的工资有所增加。同时,小时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也会明确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支付周期等内容,双方都应按照约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