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盗窃罪行为需从犯罪构成要件出发,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
从主体方面来看,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这意味着只要是符合该年龄和能力条件的人实施了盗窃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盗窃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盗窃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所谓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物所有权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甲明知乙的手机是乙的合法财产,却故意将其偷走,这就体现了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是暂时借用他人财物,没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则不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包括对财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这里的公私财物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如金银首饰、汽车等,也包括无形的财产,如电力、煤气等。
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不同地区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二是多次盗窃,一般是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三是入户盗窃,即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四是携带凶器盗窃,这里的凶器既包括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也包括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五是扒窃,即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只有同时满足上述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盗窃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