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调岗降薪,用人单位的行为通常违法。劳动者可要求恢复原岗位和工资,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赔偿一般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工作年限计算。劳动者还可能获得工资差额及相应利息。
哺乳期调岗降薪,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大多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调岗降薪本质上是对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双方协商一致。
1、恢复岗位和工资
劳动者首先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其原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这是最基本的诉求,如果用人单位同意,那么问题可以得到初步解决。
2、经济赔偿
若用人单位拒绝恢复,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若仲裁认定用人单位违法,用人单位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工资差额及利息
除了赔偿金,劳动者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调岗降薪期间的工资差额及相应利息。
哺乳期遭遇调岗降薪,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权的重要途径。
1、申请仲裁
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
2、受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
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4、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通过实际案例能更好地理解哺乳期调岗降薪赔偿问题。
1、案例介绍
李女士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处于哺乳期时,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将其从原岗位调到一个薪资较低的岗位。李女士与公司多次协商无果,于是申请劳动仲裁。
2、仲裁过程
仲裁过程中,李女士提供了劳动合同、工资条、调岗通知等证据,证明公司未经协商擅自调岗降薪。公司则辩称调岗是因业务需要,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
3、裁决结果
仲裁庭最终认定公司违法,裁决公司恢复李女士原岗位和工资待遇,并支付调岗降薪期间的工资差额及相应利息,同时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哺乳期调岗降薪是用人单位常见的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无论是要求恢复岗位和工资、申请劳动仲裁,还是参考实际案例,都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证据收集困难、仲裁结果执行难等问题。如果您在哺乳期遭遇调岗降薪等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