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中工资领取时长需依据工伤职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赔偿中工资的领取时长关键在于停工留薪期的确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一般情况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特殊情况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职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工伤赔偿停工留薪期工资的计算标准与职工正常工作时的工资相关。
1、正常出勤工资
一般来说,是按照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这里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例如,职工小李在受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总和为60000元,那么他的月平均工资就是5000元,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就应按照每月5000元的标准支付他工资。
2、工作不满12个月的情况
如果职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工作月数的平均工资计算。比如小张工作了6个月就发生了工伤,这6个月的工资总和是30000元,那么他的月平均工资就是5000元,停工留薪期工资也按此标准发放。
工伤赔偿停工留薪期工资的支付方式有明确规定。
1、单位支付
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将工资足额支付给工伤职工。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2、支付时间
一般是在职工正常发放工资的时间进行支付。例如,单位每月15号发放工资,那么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也应在每月15号发放。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中工资领取时长主要由停工留薪期决定,计算标准和支付方式都有相应规定。那么,工伤赔偿除了工资外还有哪些赔偿项目?不同伤残等级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赔偿该怎么办?如果您有这些或其他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