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金融保险正文

开了发票却拒付款该如何追讨

2025-10-22 14:59:44  分类:金融保险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赵佰龙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赵佰龙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天津元庆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当遇到开了发票却拒付款的情况,追讨款项可先尝试友好协商,若协商无果可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等。还需注意保留各类凭证,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开了发票却拒付款该如何追讨

当遇到开了发票却拒付款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这是成本最低且相对温和的方式,双方可以坐下来沟通付款延迟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案。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即要求对方按照约定支付款项。

1、保留证据

若协商不成,就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发票本身就是重要的交易凭证,还应保留双方的合同、送货单、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双方存在交易关系以及对方应付款的事实。

2、申请支付令

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是一种快速的追款方式,如果对方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

3、提起诉讼

若支付令不适用或对方提出异议,就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开了发票却拒付款该如何追讨(0)

二、开了发票拒付款追讨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开了发票拒付款追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商业交易中,开具发票和支付款项通常是基于合同约定的义务。

1、合同约定的履行

如果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付款时间和方式,一方开具发票后,另一方就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若拒绝付款,就构成了违约,违约方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2、不当得利的规定

从不当得利的角度来看,接受发票一方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获得了商品或服务却不支付款项,导致开票方受损,开票方有权要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即支付相应的款项。

3、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意味着开票方要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主张自己的权利,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三、开了发票拒付款追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开了发票拒付款追讨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关注。要及时行动,避免时间过长导致证据缺失或超过诉讼时效。

1、证据的保管

证据是追讨款项的关键,要妥善保管各类凭证。发票要确保真实有效,合同要条款清晰,送货单等要由对方签字确认。同时,对于电子证据,要注意保存原始载体,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2、沟通的方式

在与对方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以免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书面函件的方式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要求,并保留好函件的发送记录。

3、法律程序的遵循

如果选择法律途径追讨款项,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在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时,要按照法院的要求准备材料,按时参加庭审等活动。否则,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结果。

开了发票却拒付款追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依据法律规定,注重证据收集和遵循相关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如对方转移财产、证据不足等更多复杂的问题。如果您在追讨款项过程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