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肇事者拒绝赔偿,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与对方再次沟通协商;二是请求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遇到酒驾肇事者拒绝赔偿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对方再次进行沟通协商。很多时候,肇事者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暂时拒绝赔偿,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向其说明赔偿的法律责任和应承担的后果,或许能促使其改变态度。在沟通时,要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若协商不成,可以请求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事故的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据事实和法律,对赔偿金额、赔偿方式等进行协调。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赔偿义务。
如果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不成或者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起诉前,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发票、车辆维修发票、误工证明等,以证明自己的损失和对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肇事者在判决生效后仍拒绝赔偿,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强制手段,如查询、冻结、划拨其银行存款,查封、拍卖其财产等,来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