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撞车时驾驶人应尽可能降低伤害,可采取紧握方向盘、调整坐姿、做好缓冲准备等措施。
当面临正面撞车的紧急情况,驾驶人需要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保障自身和乘客的安全。要紧握方向盘。双手用力握住方向盘能确保对车辆的一定控制,防止因碰撞的冲击力导致手部失控而使车辆偏离原本的行驶状态,进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二次事故。同时,紧握方向盘也有助于身体在碰撞瞬间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因身体大幅晃动而造成的伤害。
调整坐姿至关重要。驾驶人应尽量保持身体正直,背部紧贴座椅靠背。这样可以让座椅和安全带更好地发挥作用,分散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不要试图过度前倾或后仰,过度前倾可能会使头部、胸部直接撞击到方向盘、仪表盘等硬物上,而后仰如果姿势不当可能会导致颈部过度拉伸,造成颈椎损伤。
做好缓冲准备。可以微微弯曲腿部,避免腿部在碰撞时因完全伸直而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导致骨折等严重伤害。同时,头部应尽量靠在头枕上,防止头部因惯性过度前冲或后仰,减少颈部受伤的风险。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深吸一口气,憋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胸部肌肉的紧张度,减轻胸部受到的冲击。
合理利用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车辆重要的安全配置,但要正确使用。驾驶人应与方向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建议至少保持25厘米以上,以确保安全气囊弹出时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的伤害。
在碰撞发生后,如果意识清醒且车辆没有起火、爆炸等危险,应尽快解开安全带,检查自己和乘客的受伤情况,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