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近似侵权是指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在整体技术方案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相似之处。其判定标准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特征对比、普通消费者的认知等。侵权判定则有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在判断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项因素,以准确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专利近似侵权指的是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产品或方法并非完全相同,但在某些关键方面存在相似性,从而可能构成侵权。而侵权判定标准是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准则和依据。
1、全面覆盖原则
这是侵权判定的基本准则。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例如,一项专利的权利要求包括A、B、C三个技术特征,而被控侵权产品具备了A、B、C这三个特征,那么就满足全面覆盖原则,构成侵权。
2、等同原则
当被控侵权物中的某个或某些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也构成侵权。比如,专利中使用的是螺丝固定方式,而被控侵权产品使用的是卡扣固定方式,二者功能和效果基本相同,就可能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
3、禁止反悔原则
在专利申请、审查过程中,专利权人对权利要求的范围作了限制、修改或者放弃的内容,在侵权判定时不得再将其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申请人为了获得授权,对权利要求进行了缩小解释,那么在侵权判定时,就不能再以扩大后的范围来主张侵权。
判断专利近似侵权有多种方法,旨在从不同角度准确认定是否构成近似侵权。
1、技术特征对比法
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对比。首先确定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然后分析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如果大部分关键技术特征相似,只是在一些非实质性的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可能构成近似侵权。例如,在判断两个机械产品是否近似侵权时,对比其各个零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技术特征。
2、整体观察法
从整体上观察被控侵权物与专利产品的外观、功能、效果等方面。不仅仅关注单个技术特征,而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于一些外观设计专利,整体观察法尤为重要。比如,判断两个手机外观是否近似侵权,要从手机的整体形状、线条、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3、普通消费者认知法
以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注意力为标准来判断是否构成近似侵权。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通常不会像专业技术人员那样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而是基于一般的认知和印象。如果普通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容易将被控侵权产品误认为是专利产品,那么就可能构成近似侵权。例如,对于一些日用品的外观设计,普通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判断近似侵权的重要依据。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1、现有技术抗辩
如果被控侵权人能够证明其实施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即该技术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为公众所知,那么不构成侵权。例如,在专利申请之前,相关技术已经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被控侵权人可以以此作为抗辩理由。
2、临时过境抗辩
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比如,外国的飞机、船舶等临时经过中国领域,其设备中使用了相关专利技术,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不构成侵权。
3、科研实验抗辩
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不构成侵权。这是为了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例如,科研机构为了进行科学实验,使用了某项专利技术进行研究,只要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就不构成侵权。
综上所述,专利近似侵权与侵权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标准和方法,同时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在实际的专利纠纷中,准确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对于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和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至关重要。如果您在专利侵权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如何收集专利侵权证据、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等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