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子侵权可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也可依据具体情况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还可在涉及行政违法行为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小产权房一般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当小产权房子遭遇侵权时,有多种处理途径。
协商解决。这是最为基础和常见的方式。在发现小产权房被侵权后,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可直接进行沟通,明确侵权事实和双方的诉求,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例如,若有人未经允许占用了小产权房的部分空间,房主可与占用人沟通,要求其停止占用行为,恢复房屋原状。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能够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若协商不成,可寻求第三方调解。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具有调解职能的机构申请调解。这些机构的调解员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调解经验,能够站在中立的角度,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争取在第三方的协助下达成和解。
对于调解也无法解决的情况,可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双方之间存在仲裁协议,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能够快速解决纠纷。若没有仲裁协议,则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比如小产权房被他人非法改造,房主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房屋的相关证明、侵权行为的照片、视频等。
如果侵权行为涉及行政违法行为,如非法建设、违规拆迁等,被侵权人可以向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行政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产权房的产权性质特殊,其权益保护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处理小产权房侵权问题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自己的维权行为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