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情况下,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罪情节较轻,例如行为人虽然导致他人死亡,但有一些可以从轻考量的情节,如一贯表现良好、犯罪后积极救助被害人、主动投案自首等,那么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注意的是,“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句话的含义是,刑法分则中如果有其他条文对特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作出了专门规定,则依照该特别规定定罪处罚,而不再适用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比如,在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中,也可能出现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但由于这些犯罪行为有专门的法条进行规制,所以应当按照相应的罪名来定罪量刑。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和量刑,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行为方式、危害后果以及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