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违法需要分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劳动者故意不签订,且用人单位有充分证据证明尽到了合理通知义务等,则可能不认定为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法律对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明确要求。
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
实践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是劳动者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合同,而劳动者仍然不签订的,用人单位可以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也不构成违法。
对于劳动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重要信息。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在主张自身权益时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等问题。
未签订劳动合同大多时候是用人单位违法,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