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条款约定需明确违约情形、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式等内容。例如甲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乙方若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每逾期一日,应按合同总金额的 0.1%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甲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每逾期一日,应按未支付金额的 0.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在各类合同中,合理约定违约金条款有助于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约束双方的行为。以下通过不同类型合同举例说明违约金条款的约定。
一、租赁合同
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可约定如下违约金条款:若承租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租金,每逾期一日,应按当期未支付租金的 0.5%向出租方支付违约金。若逾期超过 15 日,出租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承租方按照合同总租金的 20%支付违约金。若出租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房屋,每逾期一日,应按日租金的 2 倍向承租方支付违约金。若逾期超过 10 日,承租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出租方按照合同总租金的 20%支付违约金。
二、买卖合同
如上述提到的,甲乙双方签订货物买卖合同。乙方(卖方)若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每逾期一日,应按合同总金额的 0.1%向甲方(买方)支付违约金。若逾期超过 20 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货款,同时按照合同总金额的 30%支付违约金。若甲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每逾期一日,应按未支付金额的 0.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若逾期超过 15 日,乙方有权停止供货,并要求甲方按照未支付金额的 30%支付违约金。
三、服务合同
在委托服务合同中,若受托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和要求完成服务,应按照服务费用的 50%向委托方支付违约金。若受托方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服务,每逾期一日,应按服务费用的 1%向委托方支付违约金。若委托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用,每逾期一日,应按未支付金额的 1%向受托方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条款的约定要结合合同的性质、标的以及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等因素,既要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以约束违约行为,又要合理合法,避免过高或过低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