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主要依据血液中酒精含量来区分,酒后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在交通安全领域,准确区分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对违法行为的认定,也与相应的处罚措施紧密相关。而区分二者的关键标准就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对于酒后驾车,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处于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这个区间时,就被认定为酒后驾车。这意味着即使饮酒量相对较少,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也属于违法行为。酒后驾车会使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判断力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醉酒驾车的标准更为严格,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时,就构成醉酒驾车。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会受到严重损害,几乎无法正常控制车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从法律后果来看,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酒后驾车一般会面临罚款、暂扣驾驶证等处罚;而醉酒驾车的性质更为严重,除了吊销驾驶证外,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以血液酒精含量20mg/100ml和80mg/100ml为界限进行区分,并且不同的认定对应着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和处罚,目的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