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签合同违约金的计算需先看合同效力。若合同有效,违约金计算一般按合同约定,但过高或过低可调整;若合同无效,则不存在基于该合同的违约金。
要判断未成年人签订合同的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无效的,也就不存在违约金的问题。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如果是纯获利益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有效;若不是,则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当合同有效时,违约金的计算通常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来执行。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可能会明确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或者计算方法。例如,合同约定违约方需支付合同总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违约金。
不过,即使合同有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也并非绝对固定。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如果合同无效,那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但如果一方存在过错并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以实际损失为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