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已履行完毕在符合法定条件时能请求撤销。虽然合同已履行完毕,但只要具备可撤销的法定情形,当事人依然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该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主要有重大误解、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且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
当合同已履行完毕,如果存在上述可撤销的法定情形,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例如,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当事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履行了合同,此时可以请求撤销。又如,一方以欺诈手段诱使另一方签订并履行合同,受欺诈方有权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权的行使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也会消灭。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同样消灭。
合同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不能撤销合同,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可撤销的法定情形以及当事人是否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一旦合同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