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怎么处罚的

2025-11-21 11:14:43
0 浏览
推荐律师
赵晓春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一般会面临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拘留、吊销驾驶证等;民事方面需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赔偿。

在法律层面,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的处罚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从行政处罚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肇事逃逸更是加重了其违法性质。一般情况下,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且,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所以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行为人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以及吊销驾驶证且终生禁驾的严厉处罚。

在民事赔偿方面,行为人需要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受害人因受伤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都应当由肇事逃逸者承担。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因致残增加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

虽然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未达到交通肇事罪的入罪标准(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逃逸情形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和道德准则,严重威胁到公共安全。所以无论是从法律的约束还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维护出发,都应对此类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轻伤怎么处罚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仓储用地50年;

6、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五十九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02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