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判决书下达需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收集证据,之后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最终送达判决书。
侦查阶段。在醉驾案件中,交警部门发现醉驾行为后会对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等调查取证工作。如果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就会被认定为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交警会将案件作为刑事案件立案,收集相关证据,包括驾驶人的身份信息、酒精检测报告、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等。之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后,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检察官会仔细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看是否存在证据不足或程序违法等问题。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检察院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能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作出不起诉决定。
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受理检察院提起的公诉后,会确定开庭时间并通知相关人员。在庭审过程中,会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控辩双方会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意见。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对于醉驾案件,一般会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如果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判决书送达。法院作出判决后,会制作书面的判决书。判决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给被告人、辩护人、公诉机关等相关人员。送达方式可以是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被告人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的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