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金没有交可能会影响征信记录。若被法院强制执行且有能力却拒不缴纳罚金,法院可能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而影响个人征信。
在司法程序中,罚金是一种刑事处罚方式,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当法院判决要求缴纳罚金后,当事人有义务按照判决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进行缴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未按时缴纳罚金,法院首先会进行催促。若经过催促后仍不缴纳,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等。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罚金缴纳义务的,法院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对个人的征信产生严重影响。在现代社会,征信记录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金融领域,申请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金融机构会查询申请人的征信记录。如果存在不良征信记录,贷款申请可能会被拒绝,或者信用卡额度会受到限制。
在生活方面,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还会受到一系列限制。比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也会受到限制等。
所以,为了避免对个人征信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当事人应当积极履行法院判决的罚金缴纳义务。如果确实存在经济困难等特殊情况,也应及时与法院沟通,尝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二条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