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父母离异后,父母双方仍然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就意味着,即使父母离异,他们对于子女的监护责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或消除。
监护权的法定性:监护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法定权利和义务。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其监护资格是由法律直接赋予的,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法定监护权依然存在。例如,即使一方没有直接抚养孩子,但在涉及孩子的重大利益决策,如医疗救治、教育选择等方面,仍然享有参与和决策的权利。
抚养与监护的区别:需要明确的是,离异后父母一方获得的是子女的抚养权,而不是监护权。抚养权主要涉及子女与哪一方共同生活,以及另一方支付抚养费等问题。而监护权则更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保护和监督。比如,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但不直接抚养的一方同样有权利和义务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必要时可以对直接抚养方的监护行为进行监督。
监护权的变更情形:虽然父母离异后监护权一般不变,但在特定情形下,监护权可能会发生变更。如果一方存在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如虐待、遗弃、严重伤害孩子等,另一方或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权。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出是否变更监护权的判决。
未成年父母离异后,父母双方仍是其监护人,共同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