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办理需先明确租赁双方身份和租赁物信息,协商拟定合同条款,然后签订合同,有需要时还可进行合同备案和公证。
确定租赁双方身份和租赁物详情。对于出租方而言,要确保自己对租赁物拥有合法的出租权利。例如,若是房屋出租,需持有房屋产权证明。承租方则要准备好有效的身份证明。同时,明确租赁物的具体情况,如房屋租赁中要确定房屋的位置、面积、装修状况等。
协商拟定合同条款。这是租赁合同办理的关键环节。双方需就租赁期限、租金及支付方式、押金金额及退还条件、维修责任等核心内容进行充分协商。租赁期限要明确起止日期,租金支付方式可以是月付、季付或年付等。押金一般用于保障出租方的权益,在租赁期满且承租方无违约行为时应退还。维修责任方面,要清晰划分日常维修和重大维修的责任归属。
之后,签订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后,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签字时要确保是本人签字,如有授权代表,需有合法的授权文件。同时,为了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部分情况下,需要进行合同备案。以房屋租赁合同为例,有些城市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签订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到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备案可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对租赁市场的监管。
根据双方意愿,还可以对租赁合同进行公证。公证可以增强合同的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合同具有更高的证据效力。公证需双方携带相关材料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处会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七百零五条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