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开车出车祸,责任承担需分情况。一般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车辆所有人存在过错,如将车交给未成年人驾驶,也需承担相应责任;未成年人若达到一定年龄且在事故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承担部分责任;同时,若涉及刑事犯罪,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未成年人大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当他们开车出车祸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监护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未成年人驾车撞坏了他人的车辆,监护人要对受损车辆进行维修或赔偿相应价值。
如果车辆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存在过错,比如明知未成年人没有驾驶资格却将车辆交给其驾驶,那么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情况下,责任的划分会根据具体的过错程度来确定。比如,车辆所有人将车借给未成年人,且未对其驾驶能力和资格进行任何审查,那么车辆所有人可能要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
对于达到一定年龄且在事故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未成年人,虽然主要责任由监护人承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让未成年人承担部分责任。比如,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其在事故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能要独立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开车出车祸构成交通肇事罪等犯罪,且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