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虚报员工工资逃税可通过向税务机关举报、企业自行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等方式处理,税务机关会根据情节轻重对企业进行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如果企业发现自己存在虚报员工工资逃税的情况,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应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错误,如实说明虚报工资逃税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计算并补缴所逃税款以及相应的滞纳金。滞纳金是对企业未按时足额纳税的一种经济补偿,其计算通常是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主动补缴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积极纠错的态度,可能会在后续的处罚中获得从轻处理的机会。
对于外部发现企业虚报员工工资逃税的情况,相关人员或单位可以向税务机关进行举报。税务机关在接到举报后,会启动调查程序。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证据,比如核查企业的工资发放记录、员工考勤记录、银行流水等,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报工资逃税的行为。如果经过调查,确认企业存在逃税事实,税务机关会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企业虚报工资逃税的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中的逃税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业的这种逃税行为还可能会对其自身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在商业活动中,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立足市场的重要基础,一旦因逃税被曝光,可能会失去合作伙伴的信任,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