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贷款购房成功后,通常需要办理的手续包括拿到贷款合同、房产证办理及抵押登记、保险手续(若有)、缴纳税费和维修基金、物业交割等。
拿到贷款合同。银行发放贷款后,借款人会收到贷款合同。这份合同详细规定了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借款人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自己的还款责任和相关注意事项。
房产证办理及抵押登记是非常关键的手续。虽然有些情况下购房者在入住后一段时间才能拿到房产证,但在贷款购房时,办理房产证是必要的流程。开发商会协助购房者进行初始登记等工作,之后购房者需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房产证。办好房产证后,还需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以此作为贷款的担保。只有完成抵押登记,银行才会最终完成整个贷款流程。
保险手续方面,部分银行可能会要求购房者购买房屋保险。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在房屋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情况时,保障银行和购房者的利益。如果有这方面要求,购房者需按照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和保险方案进行投保。
缴纳税费和维修基金也是必不可少的。购房者需要缴纳契税等相关税费,这些税费是办理房产证的前提条件之一。维修基金则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
物业交割。购房者需要与开发商或原业主进行物业交接,包括查验房屋的实际情况、领取房屋钥匙、了解小区的物业管理规定等。同时,还需要结清之前的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确保自己的入住权益。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
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
第三十三条
登记机关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凡权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予以登记,对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四条
以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房地产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当在原《房屋所有权证》上作他项权利记载后,由抵押人收执。并向抵押权人颁发《房屋他项权证》。以预售商品房或者在建工程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当在抵押合同上作记载。抵押的房地产在抵押期间竣工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人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书后,重新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