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合同没到期要解除合同,有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违约解除三种方式。协商解除需与房东达成一致;法定解除是在出现法定情形时可行使解除权;违约解除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协商解除:这是较为理想的方式。租客可主动与房东进行沟通,坦诚地说明自身提前解除合同的原因,如工作地点变动、家庭原因等。若房东能够理解并同意解除合同,双方可以签订解除协议,明确解除合同的时间、租金结算、押金退还等相关事宜。这种方式基于双方的自愿和协商,能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比如租客小王因工作调动到外地,与房东沟通后,房东考虑到小王的实际情况,同意提前解除合同,并在协议中约定退还剩余租金和押金。
法定解除: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租客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例如,租赁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影响正常居住使用,像房屋出现严重漏水、墙体裂缝等危及安全的情况;或者房东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维修义务等。以房屋漏水为例,如果租客多次要求房东维修,但房东一直拖延不理,导致租客无法正常居住,此时租客就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租客需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漏水的照片、与房东沟通维修的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等,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违约解除:若不存在协商一致或法定解除的情形,租客单方面提前解除合同就属于违约行为。租客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一般是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通常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在支付违约金后,租客可以解除合同。不过,这种方式会给租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在采取这种方式之前,租客需要谨慎考虑。例如,合同约定提前解除合同需支付一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那么租客就需要支付这笔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