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肋骨断了伤残鉴定一般在受伤后治疗终结,通常是出院后三个月左右进行,但如果伤情已经稳定,也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提前做。不过对于一些损伤严重、恢复时间较长的情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比如六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伤残鉴定是确定车祸受害人伤残程度的重要程序,其时间的确定对于准确评定伤残等级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规定和实践经验,一般来说,在车祸导致肋骨断裂后,需等到治疗终结,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后再进行鉴定。这是因为在受伤初期,伤情可能还在发展变化,骨折部位可能还未完全愈合,此时进行鉴定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最终的伤残情况。
通常情况下,出院后三个月左右是比较常见的鉴定时间节点。在这期间,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修复。例如,肋骨骨折一般会在这个时间段内达到相对稳定的愈合状态,骨折线会逐渐模糊,疼痛和功能障碍等情况也会趋于稳定,此时进行鉴定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肋骨损伤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一些伤情较轻、恢复较快的患者,如果有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表明伤情已经稳定,也可以提前进行鉴定。比如只是单纯的单根肋骨骨折,没有其他并发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示恢复良好,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安排鉴定。
另一方面,如果肋骨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同时还伴有其他胸部损伤,像肺挫伤、血气胸等,恢复时间可能会较长。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等待六个月甚至更久。因为严重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肺部功能的长期影响,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和评估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确保伤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具体的鉴定时间需要结合伤者的实际伤情和恢复状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十二条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