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退休金老人死后需要办理死亡证明、户口注销、社保相关业务以及可能涉及的财产继承等事宜。
要取得死亡证明。这是后续一系列手续的基础文件。若老人在医疗卫生机构正常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会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若在家中自然死亡等情形,可由社区(村)委会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出具证明;若属于非正常死亡,如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需由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家属需携带老人的死亡证明、居民户口簿及死者的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前往老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及时注销户口是公民户籍管理的要求,避免出现户籍信息的混乱。
要处理社保相关业务。需要前往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继承和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申领等手续。一般需提供死亡证明、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与死者的关系证明等材料。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和所需材料可能会有所差异,要按照当地规定准确准备。办理这些业务后,家属可以领取到老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以及相应的丧葬补助和抚恤金。
如果老人有其他财产,如房产、存款、车辆等,还涉及到财产继承的问题。如果有遗嘱,按照遗嘱进行继承;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办理财产继承可能需要进行公证,公证机构会对继承人的身份、财产情况等进行核实,之后继承人可凭借公证书等材料办理财产的过户等手续。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既能保障家属的合法权益,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