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交社保,员工离职后应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基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的规定,员工应及时维权,避免权益受损。
当公司存在不交社保的情况,员工离职后不能直接起诉,而是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仲裁时效
员工离职后发现公司未缴纳社保,应在离职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例如,员工在2024年1月1日离职,发现公司未缴纳社保,那么其最晚应在2025年1月1日前申请仲裁。
2、诉讼时效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在拿到仲裁裁决书后的十五天内,若员工不满意结果,就可以起诉到法院。
公司不交社保离职后起诉,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申请劳动仲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公司未缴纳社保的事实。
1、劳动仲裁阶段
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会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安排开庭时间,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作出仲裁裁决。
2、法院起诉阶段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经过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最终作出判决。
公司不交社保,员工离职后起诉,能获得一定的赔偿。这不仅是对员工权益的维护,也是对公司违法行为的一种制裁。
1、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补缴社保
法院会判决公司为员工补缴在职期间未缴纳的社保费用。这可以保障员工的社保权益,使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应有的保障。
公司不交社保,员工离职后在遵循相关时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和起诉,并且能获得经济补偿和社保补缴等赔偿。如果大家还有关于公司社保缴纳、离职维权等更多相关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