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依法调解,最终做出仲裁裁决,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有些公司在仲裁后仍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导致当事人陷入困境。那么,仲裁后公司不肯赔偿怎么办?
一、仲裁后公司不肯赔偿怎么办
1.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仲裁法》第79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收到申请后,经审查,裁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以强制执行。
2. 采取保全措施
在裁决生效前或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保全措施,防止对方转移财产,逃避执行。
3. 追究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
根据《企业法人法》第141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债务负清偿责任。公司拒不赔偿,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4. 申请破产清算
如果公司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债务,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以实现债权。
二、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
仲裁裁决生效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撤销或不予执行: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2. 适用法错误的;
3. 超越仲裁协议约定权限的;
4. 存在虚假仲裁、伪造证据等行为的。
三、仲裁裁决过期未执行
仲裁裁决书自送达之日起经过两年未执行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恢复执行。法院经审查,裁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以恢复执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