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罪的认定需从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综合考量。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客观方面是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且情节严重。相关长尾词涉及情节严重的情形和与医疗事故罪的界限,这些在认定非法行医罪时都十分关键。
非法行医罪的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主体要件
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括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2、主观要件
行为人对自己缺乏行医技能和控制病情发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对病人伤亡结果存在间接故意,即其应当预见非法行医行为有可能造成病人伤亡的严重后果,但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非法行医不仅扰乱了医疗卫生管理秩序,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4、客观要件
表现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且情节严重。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主要有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等情形。情节严重一般指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等。
非法行医罪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是定罪的重要依据。
1、对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损害
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这是判断情节严重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因非法行医导致患者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对公共卫生的危害
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等,一旦传播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非法行医者由于缺乏专业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3、非法行医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多次非法行医或者非法行医时间较长,屡教不改的,也可认定为情节严重。多次非法行医反映出行为人对法律的漠视和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不重视。
4、骗取钱财数额较大
以非法行医为手段骗取就诊人钱财数额较大的,也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患者的财产权益,还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有明显的界限。
1、主体不同
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合法的诊疗过程中,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2、主观方面不同
非法行医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而从事医疗活动。医疗事故罪是过失犯罪,医务人员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客观方面不同
非法行医罪表现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且情节严重;医疗事故罪表现为在合法的诊疗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4、社会危害性不同
非法行医罪由于行为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更大。医疗事故罪是在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失误,相对来说社会危害性较小。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等多个方面,同时要准确区分其与医疗事故罪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还可能存在非法行医罪与其他罪名的竞合等问题。如果您对非法行医罪的认定等法律问题还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