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事故酒驾逃逸的,一般会面临罚款、拘留、吊销驾驶证等处罚,若达到醉驾标准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法律规定中,酒驾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而发生轻微事故后逃逸更是错上加错,会面临一系列的处罚。
从酒驾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对于造成轻微事故后逃逸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如果是酒驾且发生轻微事故后逃逸,通常会合并处罚。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会被暂扣或吊销驾驶证,同时面临罚款和拘留。例如,饮酒后驾驶发生轻微事故逃逸,可能会被处暂扣驾驶证、罚款,并处拘留。若达到醉酒驾驶标准,那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具体视情节而定)定罪处罚。一旦被认定构成犯罪,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
逃逸者还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包括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等。轻微事故酒驾逃逸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