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政复议超60日未处理时,当事人可通过向复议机关询问进度、向其上级机关反映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行政复议通常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但情况复杂经批准可延长不超过30日。相关长尾问题涉及复议超期的法律后果及超期未处理的救济途径,同样需依据法律规定妥善处理。
当遇到行政复议超60日未处理的情况,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当明确行政复议一般情况下是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1、主动询问进度
当事人可以先主动联系行政复议机关,询问行政复议案件的进展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案件数量较多、程序复杂等客观原因导致处理时间延长,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具体情况。
2、向上级机关反映
如果从复议机关那里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或者答复,当事人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反映情况,要求上级机关进行监督和督促,促使复议机关尽快作出决定。
3、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法律规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以复议机关不作为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复议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行政复议超期未处理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对于复议机关而言,其行为违反了法定的期限要求,属于行政不作为。
1、损害当事人权益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是为了及时解决行政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复议超期未处理会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和救济,可能导致当事人在经济、精神等方面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影响政府公信力
复议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其超期未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行为会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公众会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产生质疑。
3、面临法律责任
从法律层面来看,复议机关的不作为可能会引发行政诉讼。如果法院判决复议机关败诉,复议机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重新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等。
行政复议超60日未处理,当事人有多种救济途径可以选择。这些途径都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复议程序能够依法、公正地进行。
1、内部监督途径
可以向复议机关的内部监督机构,如监察部门等反映情况。内部监督机构有权对复议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促使其依法履行职责。
2、行政申诉途径
当事人可以向政府的信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提出申诉,通过行政申诉的方式要求解决行政复议超期未处理的问题。信访部门会将当事人的诉求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跟踪处理结果。
3、司法救济途径
如前面所述,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由法院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进行审查和判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当行政复议超60日未处理时,当事人有多种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相关问题还包括行政复议超期后作出的决定是否有效、行政诉讼中对复议机关不作为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等。如果您在行政复议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法律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