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产品不合格,销售者可能需承担多种责任。民事责任方面,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货、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上,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若构成犯罪,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当产品因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时,生产者与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通过与销售者协商、向消协投诉、向行政部门申诉或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权。
卖的产品不合格,销售者通常要承担以下几类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有权要求销售者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产品因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销售者与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2、行政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销售不合格产品,销售者可能会被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3、刑事责任
如果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构成犯罪,如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者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卖不合格食品,销售者承担的责任更为严格。
1、民事赔偿责任加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2、行政责任更严厉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等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刑事责任风险大
销售不合格食品,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罪名。例如,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药品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卖不合格药品承担的责任极其重大。
1、民事赔偿责任突出
因药品不合格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患者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要求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如果药品存在缺陷,患者还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
2、行政责任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销售劣药的,也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等。
3、刑事责任严重
销售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销售不合格产品、食品、药品,销售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不同类型的不合格产品,责任承担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销售不合格电子产品、建材等情况,这些产品不合格又会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如果遇到销售者拒绝承担责任的情况,消费者该如何有效维权呢?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